工匠文化研究中心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工匠文化研究中心

成都市今年将评选命名661名“成都工匠”

发布时间: 2020年06月02日 来源: 本站 作者: 管理员 浏览量: 0

让工匠品牌成为推动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城市要高质量发展,高技能人才就是最重要的“利器”之一。在我市重点发展的五大先进制造业和五大新兴服务业中,有一批具有工艺专长、掌握高超技能,技艺精湛、精益求精,严谨细致、专业敬业,长期坚守在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并在本领域、行业内具有较高公认度和示范引领作用的产业工人代表,他们被称为“成都工匠”。近年来,正是成千上万的“成都工匠”们“一锤一钉”地劳作、“一砖一瓦”地建设,推动了成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成都工匠”培育计划是市委、市政府从工匠培育顶层设计入手,对工匠人才在培养、引进、竞赛、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领域作出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在制度设计、培育导向、激励措施、发展路径上创新举措、成效凸显。“成都工匠”培育计划的出台,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工匠人才支撑体系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是新时期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

记者从市总工会了解到,今年,我市将评选命名661名“成都工匠”,他们遍布成都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各个领域,涵盖了多个行业多个工种,并呈现出年龄跨度大、技术水平高、引领作用强、一线职工多、企业类型全等特点。按照规划,到2022年,将培育评选成都市级工匠3000名、区(市)县级工匠7000名,基本构建起一支能够支撑和引领成都现代产业发展,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工匠人才队伍,成为推动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助力谱写新时代成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0年“成都工匠”候选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9工厂苏伟

从1997年至今,苏伟一直从事焊接工作,工作中,他严格用“产品如人品,质量不好就是人品不好”来要求自己,“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把焊接事业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希望在焊接岗位上一直像电弧一样发光发热。

多年来,苏伟先后主持和参与包括感应钎焊、真空钎焊、激光熔覆、微弧等离子焊接等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发,并能熟练地把相关技术扩展到其他航空发动机产品。其中,完成多项发动机的焊接方面修理能力建设,以及“一种结构钢与铜合金对接接头的扩散焊方法”专利开发。值得一提的是,为把劳模精神和工匠技艺发扬和传承下去,苏伟坚持师带徒,近年来,公司成立“成都市苏伟焊工技能大师工作室”,他带领工作室参与完成《高端动力装备关键零部件表面增强与键离技术航空发动机维修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并将其推广应用到工业燃机研究及应用。以工作室为主体的“大浪”QC小组获得了2018年四川省国防科技质量优秀管理小组。多年来,作为工厂培训师,苏伟培养了多名焊接骨干,他的徒弟先后在第五届国际焊接技能大赛、成都市青年焊接比赛、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第十四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青工组上获得名次。

2020年“成都工匠”候选人——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主管工程师陆瑞元

从1979年开始刻苦训练模具钳工基础能力至今,陆瑞元已经走过了41个年头。

多年的工作中,陆瑞元获得多次参加国家级机械工业部行业产品研发验收工作机会,独立完成单付矽钢片硬质合金冷冲模具首次突破1000万次,组织并参加由技术工程师和技工共同完成的接触器CJ0-10基座热固性注射塑料模具获得中国(沈阳)首届大型模具展评会第三名。从2000年开始担任成都一汽冲压车间主任以来,陆瑞元全面负责起冲压的技术及管理工作,从2016年起担任模修主管工程师后,他不断在工作中开展创新管理,模具停台由接手时的占比20%以上下降至2018年的3.7%,在全国冲压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高超的技艺尤其需要传承,近十年来,陆瑞元坚持师带徒,两名徒弟和自己一样,在2019年喜获“成都工匠”殊荣。多年的工作中,陆瑞元培养技术管理工程师6名、工长2名、班长6名、受聘技师6名、模修团队已经形成技术阶梯形骨干人才和队伍。在社会教育和培训方面,陆瑞元长期对模具钳工专业技术工人进行培训,在行业系统中营造出比学赶超的正能量氛围。

2020年“成都工匠”候选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赵松

17年的时间里,赵松一直扎根在生产一线,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是赵松最真实的写照。

一名好工匠总是善于在工作中发现、总结与创新,作为国家级何波(数控铣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四川省级张冀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赵松先后参与开展《传统夹具的改进与运用》《降低扭波导过渡段的加工时间》《立柱加工方法改进》《外盖板工装技术革新》等QC、技术革新、攻坚克难项目10余项。

在新材料、新工艺技术方面,赵松同样敢于尝试。他针对不同材料制定不同的加工方案和切削参数,解决了××卫星导航系统、空警×××等项目零部件加工的关键技术难题;针对焊接箱体类、结构件、薄壁件、波导类零件,赵松同样有着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加工方法,通过自制各类小夹具、小工装近百套,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累计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100余万元。

各级技能大赛是高技能人才成长的重要平台。多年来,赵松多次参加公司和省、市组织的技能培训、岗位练兵和技能大赛。通过学习培训、外训交流和技能比武,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与此同时,作为一名班组长,赵松带领团队刻苦钻研、大胆创新,依托团队高技能人才优势全面提升班组技能水平,通过传、帮、带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技能骨干,是青年职工岗位成才的优秀代表。

2020年“成都工匠”候选人——

成都服装(服饰)业工会联合会设计总监王米佳

2007年从西华大学毕业后,王米佳开始从事服装设计工作。2016年,他创办“成都王米佳服饰有限公司”,成为MICO WANG品牌创始人,从事服装高级定制设计工作。近年来,王米佳致力于服装技术技能的传播,担任成都市人社局第十届穗港澳蓉青年技能竞赛时装技术项目成都集训队指导教师,以及四川省人社厅46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评委等,先后为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服装学院、行业工作室等培养服装设计人才120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传播好中国文化,王米佳坚持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法国传统艺术相结合,并融入到设计中,这样一种独特的中西文化融合,符合中国时尚走向世界的要求。在文化交流与传播方面,从2016年开始,王米佳全身心投入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统蜀绣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中,为蜀绣传承人、服装设计师开设“蜀绣”专题演讲系列课程,在保护蜀绣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持续奉献自己的力量。


成都市技师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 ©2019-2020 │ 蜀ICP备12003857号-4